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搜尋
全心健康管理

疾病篇|失智好可怕?!一次徹底了解「失智症」

失智症好可怕?
目錄

我家裡也有失智老人

這首歌響起,我就會想到我可憐的父親,父親在年輕受過戰火的摧殘,

養成他沈默寡言個性乖僻的個性,

老了之後,身邊也沒有一位可以聊天交心的朋友,當他開始失智伴隨著暴躁的個性

一開始真的很難了解到「他失智了」

直到他失禁卻不自知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過著包包裡面放著手套、

垃圾袋、男性內褲等的日子,帶著老爸不論在醫院或是外面的騎樓,

我已經習慣在後面抓屎抓尿的日子

每次去醫院,爸爸也會動手打醫護,我們只能努力的賠不是,希望對方不要提告

即便如此,我爸爸還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四個孩子和家裡的媳婦,

對爸爸也都非常溫柔、孝順

至少,我爸爸沒有因此面臨到 送到養老院無人照顧的日子

雖然我還是帶著許多遺憾,沒能夠來得及多陪伴父親

但是比起我的朋友們,甚至很多人是失智到變成植物人,這樣下去的生活

真的非常的艱辛,也非常的痛苦

在台灣,每三秒就有一位失智

預防失智已經是全民運動了

很多人在問,為什麼以前沒有那麼多失智?現在都失智?

這個大哉問真的很難回答,思考一下 為什麼以前的孩子都較少過敏和氣喘,現在每個小孩都這樣?

可能是環境變得更加裂化,充斥著毒素的大環境,讓我們的基因和身體都開始改變

我也很疑惑,身邊的孩子們也紛紛有過動或自閉、亞斯等

我只能很確定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必須要比一般人更懂健康,至少可以保護我們的家人

失智的比例年年飆新高,未來照顧成本將達到「每年一兆美元」

失智症的比例

失智人總在台灣總佔比,將會用倍數成長一路往上的躍進,甚至

在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12人就有1人罹病

而80歲以上更來到平均每5人就有1人失智

年紀越高,罹患的比例越高

而我們現在只能做的就是Keep住現在的腦細胞和健康的狀況,讓自己盡量避免退化的問題

失智的名人有哪些?

包括像是方岑、詹雅雯、李泰祥、丁強、柴契爾夫人、雷根、布魯斯威利、侯孝賢、羅賓威廉斯、米高梅克斯,他們都非常有成就,許多更是高材生擁有非常厲害的專業技能,只是當疾病來臨

任何人 也無力回天

失智症有哪些分類?

失智症指的不是單一種疾病,並且也不是「正常性」的「退化」

這個時候,我們先來了解,失智症的發生狀況分為「退化性」和「血管性」,還有「其他原因」

失智症的分類

失智症|退化性「阿茲海默症」:

最多人罹患的一種退化性失智症

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病症佔了失智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

知名的雷根總統,就是得到這樣的疾病

最常見的早期症狀為喪失短期記憶(難以記住最近發生的事),主要也會造成海馬迴的退化,

當疾病逐漸進展,症狀可能逐漸出現,

包括語言障礙、定向障礙(包括容易迷路)、情緒不穩、喪失動機、無法自理和許多行為問題

當情況惡化時,患者往往會因此和家庭或社會脫節,並逐漸喪失身體機能,最終導致死亡

雖然疾程因人而異,但診斷後的平均餘命約為三到九年

我想念我自己
非常好看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演的就是阿茲海默症的故事

失智症|退化性「額顳葉型失智症」:

一般我們熟知的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和血管型失智症,常見的症狀就是記憶力受損、認知功能下降等,然而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卻很少出現記憶力方面的損傷,也讓民眾很難第一時間察覺。額顳葉型失智症是一種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額葉和頂葉前部。大多(40%)是由遺傳,以及額顳葉神經元退化等所致。患者會出現功能的退化,特別是在語言和社交行為上。FTD通常在四十多歲到六十多歲之間發病,平均年齡約在五十多歲。從症狀發作後平均壽命約為10年。

早期會有行為改變和對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的情形出現,患者會變得自我中心,性格改變,缺乏情感和興趣,想法變得僵化沒有彈性,失去了抑制衝動能力

患者也會變得缺乏同理心和無法理解他人的情緒,可能會表現出刻板化或重複行為,例如不能接受散步路線的改變,他們可能在對話中反覆使用相同的口頭禪,或對特定食物表現出執著。

最重要的是,患者常缺乏對疾病的認識與自知,這也使得照護上更添困難。

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主要的治療方針症狀控制,例如提供支持性治療、語言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也會評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例如財務管理、飲食、駕駛等,因FTD會影響注意力、判斷力以及運動能力,家屬也務必注意患者是否能安全駕駛;而吞嚥困難或吞嚥大量食物在 FTD 中很常見,家屬也務必確保患者進食的安全,以避免噎到等相關意外。

而最近知名的好萊塢影星「布魯斯威利」就是得到這樣的疾病,目前也正在努力治療當中

一直給人硬漢形象的他,也是無法拒絕抵抗退化這件事 真的很捨不得

失智症|退化性「路易氏體失智症」:

路易體失智症(DLB)是一種進行性大腦疾病。它與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會有相同症狀,並且有時會重疊。

DLB患者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有著相似的認知(思考和記憶)和行為症狀,並且根據不同程度,

亦與帕金森病中看到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相似。

但是,與這些情況有一些鮮明的對比。DLB患者的認知症狀可能時刻或每天波動,

並且注意力和警覺可能時有興衰。運動症狀可能與帕金森病中看到的特徵相似,

但是嚴重性和治療反應卻可能不同。DLB與阿爾茨海默病最不同的兩個症狀包括生動的視幻覺

特別是在疾病的早期,此外還有睡眠障礙,患者在夢中身體行動,稱為REM睡眠行為障礙(RBD)。

思考問題,比如注意力、缺少判斷力、解決問題和組織技能的衰退

DLB患者出現視覺空間困難(例如,找尋道路),以及無法找到他們想要說的詞彙,或跟別人對答話困難。在早期,記憶可能相對地未受損傷,但是注意力和警覺性的減弱可能造成記憶問題。
認知症狀發生的頻率, 每天或每週都有。例如,患者可能某天正常交談,下一天就開始迷茫了。也有注意力、警覺性和覺醒的波動。
反復發生的視幻覺。這些幻覺是完整、生動和詳細的。在DLB的早期,患者甚至可能承認和描述幻覺。它們可能是良性和不可怕的,但是一些可能會令人苦惱。幻覺也可能是聽覺的(聽到聲音)、味覺的(聞到和嘗到味道)或觸覺的(感受到或接觸到並不在那的東西)。

這點就會讓病患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慌,所以也會有類似瘋魔的狀況出現

而很多這個疾病的病人最後苦不堪言而併發嚴重的憂鬱症,有一位大家都非常喜愛的好萊塢影星

羅賓威廉斯,就是深受荼害,最後自殺也是憂鬱到最後所做下最令人傷心的決定

老師本身也很喜歡這位偉大的演員,當時 真的超級無敵傷心的

這邊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偉大演員的身影緬懷他,也希望不要再有下一位因失智而自殺的人了

失智症|退化性「亨丁頓舞蹈症」:

亨丁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典型症狀為不自主的臉部與肢體活動、情緒功能及認知思考功能的惡化。此疾病在亞洲的盛行率較低,每十萬人約有0.4人有此疾病。
亨丁頓舞蹈症通常在三、四十歲左右時會發病,導致大腦內的神經細胞逐漸退化,使得病人逐漸無法自理生活。若病人於二十歲前發病,則稱為少年型亨丁頓舞蹈症(Juvenile Huntington’s disease),此類病人的疾病惡化速度較快,也會有與成人相異的症狀。


亨丁頓舞蹈症屬於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少部分是基因突變而發病。針對有家族史的民眾,可以與專業人員討論後,先做預防性的基因測試來得知是否帶有致病基因。然而,此測試無法得知疾病發病的時間及症狀。
若父母雙方有一人有此疾病(帶有此基因),生下的小孩至少有50%會帶有同樣的致病基因。

亨丁頓舞蹈症的常見症狀
從發病開始,病人的行為能力會持續退化,起初是輕微的不自主肌肉活動、情緒影響等;接著逐漸失去工作、自理生活的能力;最終則是會無法下床活動及說話。依據現有統計資料,病人可能會在發病後十至四十年之內死亡。

另外加碼|巴金森症

近日巴金森氏症也算是一個熱門的醫藥新聞焦點;除了有電影名人,音樂大師及大學教授罹患此病外,胚胎移植手術、微電極定位及下視丘核燒灼術等新奇的外科療法也引起一陣騷動。究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毛病呢?

  西元1817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巴金森(James Parkinson)的英國醫師,他首先發表了一篇文獻,詳細描寫了發生在六位老人身上,一種伴隨著四肢發抖、無力、軀幹駝背、動作緩慢的疾病。

巴金森病是第二常見的,以動作緩慢、靜止型顫抖、肢體僵硬為主要的症狀神經退化性疾病,在病程進階期容易合併失智症。巴金森病合併失智症會嚴重影響病患和家屬的生活品質及照顧上的負擔,早期診斷及介入治療相對重要。臨床上還有非典型巴金森氏症候群會合併失智症的表現,在診斷和治療上較具挑戰性。此外,在阿滋海默失智症患者中出現的續發性巴金森症候群也要提高警覺而給予適當的處置

巴金森病是僅次於阿滋海默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在臨床上,以動作緩慢、肢體靜止型顫抖、肢體僵硬為主要的症狀,疾病進展過程中還容易出現平衡障礙、步態凍僵、甚至跌倒等問題。病患除了上述的動作徵候,還會有非動作症狀包括:嗅覺喪失、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便秘、焦慮或憂鬱,在疾病的進階期也有可能出現認知功能異常和失智症。


巴金森病合併失智症,大約佔巴金森病整體病患的30%,盛行率是一般人的2.5-6倍之多,澳洲雪梨多中心的研究指出,在巴金森病病患追蹤二十年後,高達83%的患者會產生失智症〔1〕。一旦出現失智症,會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和日常功能,對家屬或照顧者的負擔也會增加。

最後放上這張圖,真的就是一目瞭然啊

失智種類
圖片來源:今周刊

血管型|「腦中風、腦血管病變」等

主要是因為腦中風或是血管病變,造成腦部循環不良引發腦部退化的疾病,也是所有失智症裡面的比例當中的「第二名」

中風者有很大的可能會併發癲癇、和可能會有5%的病人會有失智症

血管型的失智種類

追蹤其五年,得失智症的機會約25%。其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常見臨床特徵:

(1) 情緒及人格變化(憂鬱症)

(2) 尿失禁

(3) 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情緒失禁)

(4) 步履障礙(失足跌倒) 血管性失智症治療重點為降低大腦進一步受損之危險性,

即預防中風之發生。主要針對血管危險因子進行控制,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治療及抗血栓治療。

如果單純以失智症的名人來說,柴契爾夫人與雷根總統生前是好友,兩人事功同樣偉大,對他們各自的國家以及對世界政治來說,而兩人老去的過程,竟也幾許相近,都在人生最後階段罹患了失智症。

而柴契爾夫人就是血管型、中風的失智症

失智症|其他病因:

有些失智症則是由特定原因所造成,經過治療之後,有機會可以恢復,這類型失智的病因有:

1.營養失調:例如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

若從與營養指標的關係來看,紅血球太少、總膽固醇和白蛋白數值低的人容易得到失智症;也就是說,營養不足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比較高。營養不足會降低腦部功能,身體機能變差後足不出戶也是很大的問題;一直待在家,接收不到外界刺激,更會提升得到失智症的機率。若得到失智症後,對飲食的關心程度下降,就會陷入更加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狀態。

小洞性腦梗塞和腦溢血是血管壁脆弱造成的,跟營養不良有很大的關係,是日本人(尤其是高齡者)常見的腦梗塞。中年人雖然要留意膽固醇阻塞血管的問題,但老年人更要注意「營養不足會使血管壁變脆弱」一事。

2.顱內病灶:例如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頭部外傷、一氧化碳中毒等。

3.新陳代謝及電解質失調的內分泌疾病,例如:電解質不平衡、甲狀腺疾病、肝腎腦病變等。

其中老師要特別說明的就是,「糖尿病」

成人每11人就有一位是糖尿病。台灣2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約有195.8萬人,盛行率10.26%。其中上升幅度最快的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而此族群同時也是失智症的高風險群。

第2型糖尿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因血糖的高低起伏,或其慢性併發症而導致後續的損傷,造成認知衰退和失智症。過去研究發現糖尿病是失智症的獨立風險因子,糖尿病會導致大血管和小血管慢性併發症,進而損傷各種器官,特別是腦血管。有研究指出,糖尿病人得到阿茲海默症機率是一般人1.5至2倍,血管性失智症機率則是2至2.5倍。只要糖化血色素(HbA1c)每上升1%,就會造成認知功能的惡化、甚至和腦萎縮相關。中年糖尿病患者,20年後會增加19%認知功能惡化風險。即使只是糖尿病前期(HbA1c 5.7% to 6.4%)或控制不良糖尿病(HbA1c ≧ 7.0%) 的病人其認知功能也比正常人顯著惡化。

4.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梅毒、愛滋病、庫賈氏症等。

其中,老師要特別強調的是「庫賈氏症」

庫賈氏病是由一種具感染性的變性蛋白質(普利昂蛋白,prion)快速增加,而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使腦組織變成海綿樣的疾病。最初在1920年代被發現,是一種罕見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其中新型庫賈氏病與牛海綿樣腦症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即俗稱狂牛症)有高度相關。 庫賈氏病全球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1,會造成神經元細胞壞死及減少,使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大腦組織呈現海綿樣。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這個疾病,因為多半是吃肉,尤其是牛肉造成的,很多國家的養殖業,為了讓牛長大長快,也要節省成本,多會把病牛的牛骨粉直接放入穀物飼料當中,造成蛋白質病變,這種病毒不是病毒,所以高溫也殺不死,但是如果潛伏期,卻可以長達數十年!往往我們在大快朵頤的時候,卻不知不覺當中,傷害了自己的腦部而不自知,這是很多現代人面對突變的疾病,一定要多多了解和注意的事情!

5.長期服用藥物、酗酒、化學毒素中毒或重金屬中毒後遺症等。

如果你查維基百科,日本曾發生的汞中毒事件(水俁病),其症狀和帕金森症、失智症幾乎一模一樣。我們都以為我們不會中毒,而當年很有名的有鉛汽油事件,卻曾經荼毒地球整整一個世紀,裡頭添加了四乙基鉛(tetraethyllead),不僅會汙染空氣、土壤和水,而且除了環境問題外,含鉛汽油還可能會導致人體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及中風等,同時也與兒童大腦發育問題有關,不僅會降低智力,還會造成反應能力的減損,目前的地球更因為我們的火力發電、空氣污染而深深地傷害人類的腦部和肺部,每年造成將近500萬人死亡,這是我們的地球,也是現在惡劣的大環境,我們每吸一口氣,就要傷一次腦這如此的恐懼!!

失智症,你要花費多少錢?

想都不敢想的花費,拖垮一家人的龐大支出,你準備好了嗎?

失智的花費
失智的花費

一位家庭當中有一位失智症,除了政府可能的補助之外, 大多數照顧的費用,還是由家屬們負擔。由於失智症病程時間長,所以累加起來的花費也相當驚人。照顧失智症患者的費用,可以區分成三大類,一是每月固定消耗品,包含紙尿布、鼻胃管、營養補充品等等;二是醫療照護,包含每月醫藥費、照護費,還有醫療準金等等;三是永久性花費,例如環境改造費用與輔具添購費用等等。

根據《別讓記憶說再見》書中,以12年的病程估算,每月固定消耗品與醫療照護費用,大約需要花費1,392萬元。另外,還需要加上環境改造與輔具等等花費。

誰是高危險群?

什麼情況下,會容易得到失智症?

失智的高危險群

腦部實在是太奧秘,現代的醫學對於縝密複雜的腦部,也只了解到大概十分之一的奧秘,所以真正會造成失智的原因真的很多,沒有人有把握什麼樣的人絕不會得到失智症,我們只能盡量的避免,如此而已

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我們分成主要危險和次要危險,一起來看看吧

  • 大於45歲
  • 具有遺傳因子,家族有遺傳者,特別是載脂蛋白Apo-E4基因
  • 種族因素,黑人比例為偏高
  • 心血管疾病,特別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症)

次要危險:

  • 女性,可能跟更年期有關
  • 教育較低
  • 憂鬱
  • 甲狀腺低下
  • 頭部損傷
  • 環境與毒素
  • 抽菸
  • 過胖
  • 飲食過量,飽和脂肪酸過高

失智症的早期徵兆

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以下類似的狀況,留心自己更要注意家人

失智症 的早期症狀

1.記憶力衰退
2.執行熟悉工作有困難

3.語言能力衰退
4.分不清時間與地點
5.判斷力衰退
6.記錄事項或追蹤有問題
7.東西放錯地方
8.情緒與行為改變
9.視覺與空間感辦認衰退
10.從工作或社交退縮

雖然以上這些症狀往往會被認為是家中長輩頑固、無法溝通而忽略這些異常行為,甚至把這些異常行為當作正常的老化過程,但其實這些都有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的表現症狀哦!

失智症的自我檢測表

自己幫自己檢測看看,你有沒有以下的問題?

其實失智症有很多檢測的各種不同測驗,醫師也會有許多不同獲得認可的專業檢測表單

這邊給大家一個很簡單的網站,大家可以親自去試試看喔!https://dementiafriendly.hpa.gov.tw/survey

來自「失智友善資源整合平台」

失智症常用4種檢測量表

  •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
  • 簡易認知功能評估表(SPMSQ)
  • 簡短式智能評估(MMSE)
  •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

當然還有更多量表大家可以自行下載,老師準備這個網站很好用喔 大家可以親自幫自己的家人下載檢測喔

下載網址:https://helloyishi.com.tw/neurological-problems/dementia-and-alzheimers-disease/tests-for-diagnosing-dementia/

你知道身體會自行裁員腦細胞嗎?

當細胞缺乏營養的時候會啟動自我凋亡機制,而我們的腦細胞也會隨著老化,自動地提供腦部更少的養分,賀爾蒙也會減退,加上頸動脈狹窄和營養供給不足

很多人又有消化吸收的問題,老人的吸收力又比年輕人更差,加上可能牙口不好就變得更挑食,

經過高溫高油的烹調料理,根本就留不住蔬菜裡面的維生素、礦物質

所以我們會面對的就是許許多多的 補給率、流失率還有吸收率的問題

當我們細胞凋零的時候,我們只能倚靠更多額外補充的營養來幫助腦部不要退化

這時候,老師直接給大家最重要的!四大營養來源一定要大大的補充!

避免失智維生素礦物質

失智症補充|維生素類

維生素B群

需要補充的真的超多、像是葉酸、B群,我就先簡單講一下B群的好處吧

B1:維持細胞基本代謝營養能量,維持大腦神經健康活躍。
B2:幫助細胞產生能量,分解代謝老廢物質。
B3:菸鹼酸的衍生物參與大腦細胞各種運作細節,包括抗氧化、代謝修復、以及訊息傳遞。
泛酸: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蛋白質成分,參與大腦脂肪代謝。
B6:有助於體內化學反應,促進大腦發育健康。
生物素:可轉換身體即大腦所需的能量,強化神經細胞傳遞。
葉酸:可以支持大腦神經健康,活絡神經傳遞。
B12:幫助健全發展神經系統,並可分解容易造成大腦負擔的蛋白質半胱胺酸。

當人體缺乏維生素B6、葉酸和維生素B12時,同半胱胺酸濃度就會提高並且與體內慢性發炎有關,它增加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眼睛和骨頭相關疾病風險。重點是, 同半胱胺酸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

維生素E

我們雖然不知道阿茲海默症的病因,不過卻知道此病是因為腦部組織受到很深的傷害所致,特別是神經元的死亡,而神經元正是腦的工作細胞。特別提一下,阿茲海默症的特徵是腦部沉積了一種蛋白質,叫做貝他澱粉狀蛋白塊(beta amyloid)。
 
由於神經膜極度容易受到氧化性傷害,因此自由基被認定即使不是引發阿茲海默症和其他退化性腦疾病發病的開關,也一定和整個病程有所關連。

由阿茲海默症合作研究會(Alzheimer’s Disease Cooperative Study)領導的一個多組織性雙盲、安慰劑控制研究顯示,在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上,維生素E的療效甚至比一般標準的藥物療法要好

維生素E及其他抗氧化物可以用來對抗所謂的腦部老化,而維生素E也證明在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或甚至在一開始就保護腦細胞免於氧化性傷害,防止阿茲海默症的發作上,有其功效。

失智症補充:礦物質

礦物質類

鎂參與了身體約600多項的作動,所以對我們身體有著至關重要的需求

根據一項新研究指出,飲食中攝取較高的「鎂」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尤其是女性。日常食物多吃綠葉蔬菜、堅果種子、黑巧克力等,都有助於「鎂」的攝取。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其臉書分享,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篇研究指出,攝取高鎂飲食的人擁有較大的腦容量和較小的白質病變(WML),這兩者都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相關。研究顯示,每天攝取550毫克鎂比起平均攝取量350毫克,到55歲時,大腦年齡可較年輕一歲,尤其對女性更為顯著。研究結果指飲食中鎂的攝入量可能有助於在衰老過程的早期發揮神經保護作用,預防作用可能在40多歲甚至更早時就開始了。

對於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礎礦物質,直接或間接參與幾乎所有代謝過程。鋅不足影響胰島素形成,也會影響胰島素敏感性。近期研究發現鋅不足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鋅可保護海馬迴神經不受毒害影響,如果不足也會抑制神經元生成。

失智症補充:抗氧化

失智症補充|抗氧化物

甜菜根:

甜菜根是補腦食物的首選。它富含亞硝酸鹽,可以合成一氧化氮的形成,幫助增強記憶力和血管擴張,

能促進部分腦部血液流動;它還具有大量的維他命B9,有益腦部認知功能和延緩老年癡呆;最後,它還有類胡蘿蔔素,能幫助腦部運作、消除憂鬱。」

巴西莓:

吃巴西莓有助於促進大腦健康,增強和改善記憶力。 抗氧化劑花青素能降低、抑制神經發炎、激活突觸訊號傳導和改善大腦血流量,有機會降低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NONI:

諾麗果可活化細胞,滋養腦部(松果體)、改善腦細胞及神經系統

諾麗果還能促進機體褪黑激素及血清素的產生,改善睡眠,增加記憶力。

諾麗果能促進松果體分泌「松果體素」,更可以幫助睡眠、保持情緒愉快、延緩衰老。

紅石榴:

紅石榴性味甘、酸澀、溫,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石榴多酚和花青素等物質,有很好的排毒、抗氧化功效。在藥用、美容、食療方面都很有效果。近代科學發現,紅石榴中含有大量石榴苷(又稱石榴多酚)和花青素,其抗氧化性比綠茶高3倍,維生素C含量更是綠茶的20倍。能有效中和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心血管發炎。

紅石榴中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及多酚類等多種抗氧化物質能夠幫助減緩腦細胞過氧化,預防老人癡呆。《疾症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Disease)於2006年期刊論文中提到,於腦細胞損傷的白鼠動物實驗發現喝石榴汁的老鼠,穿越迷宮速度相較於喝白開水的老鼠明顯快很多,而且游泳表現也相對優良。可見石榴汁中的抗氧化物質對腦部傷害的修復有幫助。

失智症補充|益生菌

很多人不知道腸道的神經元數量僅次於大腦,因此腸道系統就像大腦一樣能分泌各種荷爾蒙,並且產生神經傳遞物質,這就是現在常聽到的「菌-腸-腦軸」一條線通到頂的菌叢調控,科學研究發現適量攝取特定種類的益生菌,對精神心理相關的疾病大有助益,並提出了「精神益生菌」概念,也讓「腦病腸治」成為一種新興流行。

改變腸道內微生物生態系的組成,可以穩定情緒、增強免疫力、促進睡眠品質,甚至大幅改善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過動症等的症狀。『科學』(Science)頂尖科學期刊,在2013年將微生物研究,選為十大科學突破。

也就是說,擁有好腸道,真的就會永保健康,難怪有句話叫做「腸胃好,人不老」

現在就好好了解怎麼吃對的益生菌吧!

失智症補充|好的油脂

沒錯!不飽和脂肪酸是對腦部最好的營養來源!

我上面說好的油脂帶你上天堂,不好的油脂帶你病入膏肓!是真的有原因的

我們要先認識腦部組成其實很多都是脂肪,當然也有很多蛋白質,(如果你有煮過豬腦就知道)

而神經細胞膜的完整可以影響神經傳導和電位傳導,

而補充對的好油脂都可以讓你獲得更健康的腦部,至於要補充什麼油脂,像是我們知道的橄欖油都是很好選擇,但是老師真心的推薦,完全都不用想太多,直接就是攝取魚油就對了!

因為我們知道的OMEGA3是必須要透過食物,身體無法自己合成,但是我們需要的攝取量又遠遠不夠

這時候你就需要更好的魚油來幫助頭好壯壯,

那麼這邊簡單的來告訴大家怎麼選擇好的魚油!

魚油是現在人人必須的健腦食物

1.需要來自純淨海域

2.沒有重金屬殘留

3.DHA+EP需要有黃金比例

4.有效的生物利用率!

有效的生物利用率這個超重要!

因為我們吃下去經過胃酸消化,原本醇化過的油脂到底在身上利用率成效到底多少?

我們其實無法得知,所以就是要直接選擇r-TG的魚油就對了

關於魚油的分類非常複雜,也經過很多年代的研究和萃取技術的革新

r-TG是現在已知,最好吸收,在身體就像馬拉松的選手,可以又快速跑得又遠的發揮最好的效應

當然 吸收效果和純度 都是最高的,其中使用了成本較為昂貴的超臨界微粒子的技術

讓你直接可以吃到最精純最好吸收的魚油,讓它發揮效果更事半功倍!

至於上面所有的食物來源,怎麼吃怎麼攝取,要買哪一個牌子,都很歡迎詢問老師

老師會很熱心地為大家解答喔!

資料參考來源:關鍵評論、衛福部、台大醫院、長庚紀念醫院、健康2.0、康健雜誌、維基百科、今周刊、台北市政府失智服務網、中山醫院、愛長照

健康顧問 陳咏織

請點選 LINE@聯繫老師,或是歡迎關注我的頻道, 都會有更多健康知識分享給大家喔~